南州岂难到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送婺州通判徐殿丞》,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án zhōu qǐ nán dào,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疾湍怒蛟龙,不畏东风逆。
沄沄奔长淮,千里在咫尺。
辞梁始及晨,过宋尚未夕。
南州岂难到,何处淹行迹。
()
蛟龙,不畏,东风,咫尺,辞梁,始及,行迹

《送婺州通判徐殿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以及赏析:

疾湍怒蛟龙,不畏东风逆。
沄沄奔长淮,千里在咫尺。
辞梁始及晨,过宋尚未夕。
南州岂难到,何处淹行迹。

译文:
湍急的河水,犹如愤怒的蛟龙,毫不畏惧逆风。
奔腾的长江,千里之遥却近在眼前。
告别梁山,刚刚到了清晨,经过宋城,太阳尚未落山。
南方的州县并不遥远,何处才是我留下行迹的地方呢?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一首送别之作,描述了诗人送别徐殿丞(官职名)前往婺州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河水急流和蛟龙的形象,表达了徐殿丞勇敢直面逆境的精神。长江奔流,虽然千里万里,但在诗人的心中,却近在咫尺,寓意着送行之人即将离去。诗人告别了梁山,此时尚未到傍晚,而已经经过了宋城,可见徐殿丞的旅程将会顺利。最后两句表达了南方的州县并不难到达,但诗人却不知道徐殿丞具体去往何处,留下了诗人寻找徐殿丞行踪的思索。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旅途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徐殿丞的送别之情。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将河水比作湍急的蛟龙,以突出徐殿丞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长江的描绘既表达了距离的遥远,又暗示了离别的临近。诗人的告别时间点的描写,以及对南方行踪的迷惘,增加了诗词的情感张力和深度。整首诗词意境清新,情感真挚,给人一种别离的忧伤和思念之情,展现了宋代诗人婉约细腻的写作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