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闲不与时俗侵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寄题千步院兼示諲上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āo xián bù yǔ shí sú qī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郊郭山林有美处,皆为释子所栖托。
高闲不与时俗侵,寂静岂唯鱼鸟乐。
朝望平田插稻苗,暮看西村收雨脚。
()
山林,美处,鱼鸟,稻苗

《寄题千步院兼示諲上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郊郭山林有美处,
皆为释子所栖托。
高闲不与时俗侵,
寂静岂唯鱼鸟乐。
朝望平田插稻苗,
暮看西村收雨脚。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被释放者(释子)所选择的美丽而宁静的地方。郊郭、山林等地方都成为了释子的栖息之地。诗人表达了释子高风亮节的品质,他们不会被尘世的纷扰所侵扰,保持着自己的高尚和宁静。这个地方静谧得不仅仅是鱼和鸟儿的欢乐所在。诗人还描绘了清晨望见的平坦农田上插着嫩绿的稻苗,以及傍晚时分看到的西村收割田间雨水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被释放者居住的地方,表达了对宁静和高尚品质的赞美。诗中的郊郭山林被释子们选择为栖身之地,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美丽而宁静,远离尘嚣。释子们高闲自在,不受时俗的干扰,保持着内心的清净与高尚。诗人认为这种寂静不仅仅是鱼和鸟儿所能体味到的乐趣,而是更深层次的宁静与美好。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农田的景象,清晨的田野上插着嫩绿的稻苗,暮色中西村的屋檐下收集雨水。这些景象与前半部分的寂静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宁静与美好的价值。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场景,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内心平静的向往。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性的理解,以及对清净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