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耻暂屈辱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勉致仕李秘监》,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í chǐ zàn qū rǔ,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渊明归柴桑,家贫食不足。
当其勇去时,不待秫稻熟。
借问何以然,实耻暂屈辱
公常为近臣,曾不辄媚曲。
一缘府舍灾,遂使还秩禄。
禄仕四十年,内乏釜锺粟。
归来托四邻,恓恓无片屋。
去就异前人,其义已介独。
譬之食嗟来,应自甘退缩。
当营负郭田,渐可事水竹。
()
贫食,不足,秫稻,借问,屈辱,近臣,不辄,媚曲

《勉致仕李秘监》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渊明归柴桑,
家贫食不足。
当其勇去时,
不待秫稻熟。
借问何以然,
实耻暂屈辱。
公常为近臣,
曾不辄媚曲。
一缘府舍灾,
遂使还秩禄。
禄仕四十年,
内乏釜锺粟。
归来托四邻,
恓恓无片屋。
去就异前人,
其义已介独。
譬之食嗟来,
应自甘退缩。
当营负郭田,
渐可事水竹。

诗意:
这首诗词是梅尧臣表达了自己辞去官职,归隐田园的决心和心境。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现实境遇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退隐生活的渴望。诗人生活贫困,食不果腹,但他并不等待收获,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官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屈辱经历的耻辱感,他没有曲意逢迎,也没有媚俗求荣,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和正直。

诗人回到家乡后,发现自己无处可归,没有一片屋宅。他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已经与以往的人不同,他的行为已经超越了过去的标准和境界。诗中使用了食嗟(shí jiē)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将自甘退缩,接受退隐生活的决心。他希望能够在家乡的田园中从事农耕和竹林的修养,过上简朴自足的生活。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退隐心境,展现了对官场的批判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人追求自由和宁静的精神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