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鸟鸣少和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三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ān niǎo míng shǎo hé,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
翩翩三奇鸟,反择松桂宜。
二鸟同所向,并立高高枝。
一鸟依别树,屈比二鸟卑。
嗟嗟天下鸟,莫与三鸟期。
三鸟鸣少和,蒿间多鸒斯。
频频徒尔党,三鸟安可期。
()
并立,高高,嗟嗟,天下,安可期

《三鸟》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三只奇特的鸟,它们在选择栖息地时偏爱松树和桂树。其中两只鸟站在高高的树枝上,朝着同一个方向飞翔,而另一只鸟则选择了一棵独立的树,相比之下显得低矮。诗人感叹天下的鸟儿,没有一个能与这三只鸟相比。尽管三只鸟鸣叫的次数较少,但草丛中的鸟儿却很多。它们频繁地争斗,而三只鸟则无法与它们相提并论。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三只鸟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于珍贵和独特存在的赞美之情。三只鸟选择了高高的树枝作为栖息地,象征着它们的高尚和卓越。而其他鸟儿则在草丛中争斗,暗示了世俗的纷争和争斗。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于珍贵品质的向往和对于平庸琐碎的厌倦。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意境的独特和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鸟儿的形象,抒发了对于高尚品质和独立精神的赞美。同时,他也暗示了人们应该追求卓越和独特,而不是被世俗的争斗所困扰。整首诗词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