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作五年别

出自宋代梅尧臣的《送张子野秘丞知鹿邑》,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ū zuò wǔ nián bié,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忽作五年别,相逢双鬓疏。
不知从此去,当见复何如。
公秫时为酒,晨庖日有鱼。
沛谯风物美,聊以乐琴书。
()
相逢,双鬓,不知,沛谯,风物,琴书

《送张子野秘丞知鹿邑》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忽作五年别,相逢双鬓疏。
不知从此去,当见复何如。
公秫时为酒,晨庖日有鱼。
沛谯风物美,聊以乐琴书。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与张子野秘丞分别五年后再次相逢的情景。诗人感叹时光荏苒,彼此相见时已经年华老去,双鬓稀疏。他不知道从此以后会有怎样的离别,再次相见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五年的别离使得彼此的容颜发生了变化,双鬓稀疏,这是岁月无情的痕迹。诗人对未来的离别和再相逢充满了疑问和不确定感,他不知道离别后的彼此会有怎样的变化,再次相见时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诗中提到了公秫时为酒,晨庖日有鱼,这是描绘了平凡而美好的生活场景。公秫是一种粗糙的谷物,用来酿造酒,而晨庖则指的是早晨的厨房,日有鱼表示每天都有新鲜的鱼供应。这些细节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后两句“沛谯风物美,聊以乐琴书”,表达了诗人在沛谯地区的风景优美,他以此为乐,用琴书来消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离别和相逢之间,通过欣赏美景和音乐来寻找慰藉和快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和追求快乐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