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参陪杖屦间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次韵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óu lǎo cān péi zhàng jù jiā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投老参陪杖屦间,颇容摘宋更薰班。
端能面我九年壁,不惜分君一半山。
绝喜庚桑来畏垒,懒为涑水续君滩。
夷居巷处何尝陋,但看当年孔与颜。
()
投老,参陪,杖屦,惜分君,庚桑,畏垒

《次韵二首》是宋代刘克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投老参陪杖屦间,
颇容摘宋更薰班。
端能面我九年壁,
不惜分君一半山。

绝喜庚桑来畏垒,
懒为涑水续君滩。
夷居巷处何尝陋,
但看当年孔与颜。

译文:
我拄着拐杖,穿行在老参茅屋之间,
颇有幸能摘下宋代更薰(书香)的一枝。
你坚定地面对着我九年的墙壁,
毫不犹豫地与我分享半座山峰。

我再也不喜欢庚桑来袭的声音,因为它会打破我的隐居,
我宁愿懒散地继续在清涟的水边与你共享滩头。
我虽然居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却从未感到卑微,
只因我看到了孔子和颜子当年的风采。

诗意:
这首诗以自然、隐居的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刘克庄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老参"指的是茅屋,"杖屦"指的是拄杖和草鞋,象征着清贫朴素的生活方式。诗人以自己与友人的交往为线索,表达了对友情和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第一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老参茅屋中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诗人感到非常高兴能够摘取到来自宋代更薰的文化馈赠,显示了他对文化的珍视和对友情的重视。第二首诗表明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他宁愿与友人共享宁静的生活,享受自然之美,而不愿意被喧嚣和世俗所困扰。最后两句表明,诗人虽然居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却并不感到自卑,因为他在生活中看到了像孔子和颜子这样的伟大人物,从而获得了精神的满足和自豪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刘克庄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居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表达了对清净、自由、朴实的向往。他用"老参"、"杖屦"等形象细腻地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展现了他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诗中的"宋代更薰班"一句,表明诗人对宋代文化的推崇,同时也表达了他与友人在文化交流中的欢愉。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友情和人文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词具有鲜明的宋代特色,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自然、向往的生活理念,强调了对友情和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人通过将自然景物与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示了对隐居生活和纯朴情感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整首诗以平淡、朴实的语言风格为特点,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这种平实而真挚的表达方式,使诗词更贴近普通读者的生活经验,增加了读者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总之,《次韵二首》这首诗词以自然、隐居的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对清净、自由、朴实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刘克庄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