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予拙语言

出自宋代王令的《夏日平居奉寄崔伯易兼简朱元弼》,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ǐ yǔ zhuō yǔ yán,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惟怃庭下树,阴影日已敷。
癯癯闭门人,簟席自卷舒。
高枝就远冠,曲枝挂裳裾。
还来从此息,卧视诗与书。
桓桓门外客,从徒驾骊驹。
不知来何闻,乃肯顾我闾。
呼儿往应门,谓言出在涂。
非我敢厌客,非客与我疏。
以予拙语言,无以得客娱。
一不当客意,恐与世患俱。
不如两相忘,何能效纷如。
()
阴影,簟席,卷舒,高枝,曲枝,裳裾,卧视,诗与书

这首诗词《夏日平居奉寄崔伯易兼简朱元弼》是宋代王令创作的。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只有怀念庭院下的树木,阴影已经铺满了一天。
瘦弱的我关上门,席子和褥子自己卷起舒展。
高高的枝条上挂满了遥远的冠冕,弯曲的枝条上挂着衣裳。
回来后就静下心来,躺着观赏诗书。
门外热闹的客人,坐在马车上。
不知道他们听到了什么消息,竟然肯顾及我这个普通百姓。
叫儿子去开门,告诉他们说我在涂地外。
并不是我不喜欢客人,也不是客人与我疏远。
因为我的拙劣言辞,无法取悦客人。
我不符合客人的期望,担心会引来世间的烦恼。
不如互相忘却,避免纷争的发生。

诗意:
这首诗以夏日平静的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王令对自然、宁静和淡泊的向往。诗中描绘了庭院中的树木和阴影,以及诗人自己的闭门自守。诗人感叹自己的平凡和拙劣,无法以言语取悦客人,但他并不厌恶客人,也不希望与客人疏远。最后,诗人提出了避免纷争的建议,希望双方相互忘却,以和平共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平静的夏日景象,通过对自然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传递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庭院树木、自己闭门自守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追求宁静和独处的渴望。诗中的客人形象与诗人形成鲜明对比,客人热闹而喧嚣,而诗人则希望远离这种喧嚣,将自己的生活过得简单而安静。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拙劣和无法取悦客人的困扰,但也表达了自己不厌恶客人的态度。最后,诗人提出了忘却纷争的建议,表达了对和平相处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将自然景物、个人情感和社交关系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和平共处的渴望,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情感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王令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