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忧蕙帐缺

出自宋代曾几的《山房》,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yōu huì zhàng quē,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树转深径,茶山给孤园。
禅流打包去,旧日单寮存。
堂堂十八公,不知几寒温。
其谁晤对汝,冷落依颓垣。
有客占作室,此公正当轩。
风声落天半,似与幽人言。
已矣复焉往,佳哉略无喧。
在昔公择父,实惟谪仙孙。
读书庐山中,仰视五老尊。
头白不归来,高议排金门。
吾敢效前辈,分应守丘樊。
何忧蕙帐缺,怅望鹤与猿。
()

《山房》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竹树转深径,
茶山给孤园。
禅流打包去,
旧日单寮存。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房的景象。竹树环绕着曲折深远的小径,茶山为这个孤寂的园子提供了绿意。禅思如流水般打包带走了,只有旧日的单寮仍然存在。

堂堂十八公,
不知几寒温。
其谁晤对汝,
冷落依颓垣。

这里提到了"十八公",指的是公卿高官的身份,但他们不知道曾经经历了多少寒暑。有人曾经与这些官员交谈过,但如今他们冷落地依靠着颓垣。

有客占作室,
此公正当轩。
风声落天半,
似与幽人言。

有人占据了这个房子,而这位公卿正当中堂。风声从天上传来,仿佛在与隐居者交谈。

已矣复焉往,
佳哉略无喧。
在昔公择父,
实惟谪仙孙。

已经过去了,然后又回到了这里,这里美好而宁静。过去,这位公卿选择了隐居,他实际上是仙人孙子的后代。

读书庐山中,
仰视五老尊。
头白不归来,
高议排金门。

他在庐山中读书,仰望着五老尊者(指神话中的五庄观的五位仙人)。虽然年华已过,他没有回来,而是在高谈阔论地排斥金门之事。

吾敢效前辈,
分应守丘樊。
何忧蕙帐缺,
怅望鹤与猿。

我敢效法前辈,应该守卫着丘樊(指自己的住所)。为何要担心蕙帐(指宴会)的空缺呢?我只是怅然地望着飞翔的鹤和猴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曾几对山房生活的向往和思考。他描绘了竹树和茶山的景色,表达了对禅思与隐居生活的追求。诗中通过描写堂堂十八公的冷落和自己的孤寂,展现了对名利和人情世故的反思。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自己的坚守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希望以古人为榜样,守护自己的丘樊,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的实现。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山房的景色和作者的内心体验,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曾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