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儿出门看

出自宋代曾几的《寒雨浃旬终不成雪》,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ū ér chū mén kà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幽栖又三冬,好雪无一片。
今晨霭同云,薄暮集微霰。
先声乃如许,落势大可见。
呼儿出门看,通夕知几遍。
听窗复听竹,敧枕不知倦。
终然成底事,寒雨闭深院。
何尝忧瘠田,初不办欢宴。
囊萤已乾死,无以映书卷。
请天收层阴,斗柄行欲转。
爱日上晴轩,如披故人面。
()
同云,先声,可见,出门

《寒雨浃旬终不成雪》是宋代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幽栖又三冬,好雪无一片。
今晨霭同云,薄暮集微霰。
先声乃如许,落势大可见。
呼儿出门看,通夕知几遍。
听窗复听竹,敧枕不知倦。
终然成底事,寒雨闭深院。
何尝忧瘠田,初不办欢宴。
囊萤已乾死,无以映书卷。
请天收层阴,斗柄行欲转。
爱日上晴轩,如披故人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居者在连续三个冬天中,渴望看到雪却始终未能如愿的景象。诗人观察到晨间的雾气和夕暮时微小的霰雪,但却没有真正的雪花降落。诗人呼唤孩子出门观看,整夜都在期待雪的到来。他倾听窗外的声音,倾听竹叶的声音,即使枕着斜靠在床上,也不觉得疲倦。最终,连续多日的寒雨使院子变得深深的,导致了诗人的幽居生活。他并不担心农田的荒芜,最初也不打算举办欢宴。他悲叹自己的沉闷生活,连萤火虫都已经干死,无法照亮书卷。他请求天空收起浓厚的云层,星斗的柄已经转过,他渴望看到阳光洒在晴朗的阁楼上,仿佛披在故人的面庞上。

赏析:
这首诗以寒雨代替了预期的雪,表达了诗人对雪的渴望和对冬天的期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了雾气和微霰雪的细腻景象,通过借景寄托对雪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呼唤孩子、倾听窗外声音和竹叶声音的描写,展现了他孤独而宁静的幽居生活。诗人在寒雨中闭门不出,表达了他对宁静、深居的向往,但也流露出对生活的一些无奈和憾惋。最后,诗人渴望阳光的到来,把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温暖、希望和重新开始的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对雪和阳光的向往,以及对安宁、希望和情感交织的追求。这首诗词传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思,给人以思考生活、追求内心宁静与温暖的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曾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