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江杨柳自高下

出自宋代曾几的《三霄亭和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ǐ jiāng yáng liǔ zì gāo xià,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新亭崛起最高峰,无数遥岑翠扫空。
恐有谢公留屐齿,为闻摩诘画屏风。
倚江杨柳自高下,照水杏花能白红。
正欠渭川千亩竹,清阴分借赖邻翁。
()
崛起,最高峰,屐齿,摩诘,屏风,杨柳,自高,杏花

《三霄亭和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新亭崛起最高峰,
无数遥岑翠扫空。
恐有谢公留屐齿,
为闻摩诘画屏风。
倚江杨柳自高下,
照水杏花能白红。
正欠渭川千亩竹,
清阴分借赖邻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新亭崛起的景象,这座亭子高耸入云,俯瞰周围的山峦,山峦连绵不绝,苍翠一片。诗人担心这里可能有谢公(指谢安)留下的屐齿,正为了听到谢公的文辞和摩诘(指法律诘问)时的声音而观赏画屏风。诗人倚着江边的杨柳,仰望着高低起伏的江面,映照在水中的杏花呈现出纯白和鲜艳的红色。诗人感到遗憾的是这里缺少像渭川一样千亩竹林,但是他可以在邻翁的庇荫下感受到清凉宜人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亭子、山峦、杨柳、江水和杏花等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诗人以新亭的崛起为起点,表达了对山峦的敬畏之情,山峦连绵不绝,翠绿一片,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诗人提到谢公留下的屐齿,表达了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希望能够借助画屏风来感受谢公的声音和智慧。接下来,诗人以倚江杨柳为切入点,描绘了江水和杏花的美景,江水波光粼粼,杏花白红交织,给人以柔美的感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渭川千亩竹林的向往,虽然现实中缺少,但他可以在邻翁的庇荫下感受到清凉宜人的氛围,展现了对清幽环境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历史文化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环境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曾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