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口学尽群鸟声

出自宋代文同的《百舌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ǎn kǒu xué jǐn qún niǎo shēng,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众禽乘春喉吻生,满林无限啼新晴。
南园花木正繁盛,小小大大皆来鸣。
藏枝映叶复谁使,不肯停住常嘤嘤。
就中百舌最无谓,满口学尽群鸟声
自无一语出于己,徒尔嘲{左口右哲}夸从横。
朝朝泊我高柳上,叫破一窗残月明。
幽人稳睡正酣美,无计可奈遭尔惊。
少年挟弹彼谁者,安得为我来五更。
()
众禽,满林,新晴,花木,繁盛,藏枝,不肯,停住,就中,百舌,无谓,群鸟

《百舌鸟》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鸟儿们争相鸣唱的景象,以及其中的百舌鸟特别善于模仿其他鸟类的声音。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百舌鸟》

众禽乘春喉吻生,满林无限啼新晴。
南园花木正繁盛,小小大大皆来鸣。

藏枝映叶复谁使,不肯停住常嘤嘤。
就中百舌最无谓,满口学尽群鸟声。

自无一语出于己,徒尔嘲{左口右哲}夸从横。
朝朝泊我高柳上,叫破一窗残月明。

幽人稳睡正酣美,无计可奈遭尔惊。
少年挟弹彼谁者,安得为我来五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春天的鸟鸣为题材,展示了大自然中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描述了一片满林的鸟儿们在春天里鸣唱的情景,它们不论大小、品种,都齐声合唱,营造出一片欢快的气氛。

其中,百舌鸟被描绘为最善于模仿其他鸟类声音的鸟儿,它们满口学尽了其他鸟类的叫声,却没有自己独特的鸣叫。这种无谓的模仿,使得百舌鸟的鸣唱显得毫无意义。

诗人通过描写鸟儿的鸣唱和百舌鸟的模仿行为,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些人言行不自主,只是盲目地模仿别人的言语和行为,缺乏自我独立的思考和表达,像百舌鸟一样,只是重复别人的声音而已。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高柳上听鸟儿鸣唱的情景,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享受宁静的时光,安心入睡,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然而,少年挟着弹弓,引起了他的惊扰,使他无法安稳地入睡。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安宁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够远离喧嚣、享受宁静的夜晚。诗人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能为他弹奏歌声的人,使他在深夜里得到宁静和放松。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鸟儿的鸣唱和对百舌鸟的特殊描述,寓意深远,旨在呼唤人们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表达,不要盲目地追随模仿别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