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起炉山久未移

出自宋代陈与义的《题继祖蟠室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ún qǐ lú shān jiǔ wèi yí,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云起炉山久未移,功名不恨十年迟。
日斜疏竹可窗影,正是幽人睡足时。
()
功名,窗影,正是,幽人,睡足

《题继祖蟠室三首》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云起炉山久未移,
功名不恨十年迟。
日斜疏竹可窗影,
正是幽人睡足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幽居山林的隐士的生活情境。首先,诗人描述了山上云起的景象,表达了隐士已经在山中居住了很久,没有离开过的意愿。云起的意象也暗示了山中的宁静和与尘世的隔绝。

接着,诗人表达了他对功名的态度。他说自己并不后悔功名晚成,不介意晚了十年才有所成就。这表明他对功名和名利并不追求,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个人修养。他选择了远离尘嚣的山居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安宁。

在下两句中,诗人描绘了日落时分,透过窗户洒下的竹影。这一景象增添了幽静的氛围,暗示了此时正是幽居者入睡的时刻。通过疏竹可窗影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山中隐士的宁静和安详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山中幽居的生活情境和对功名的淡然态度。通过描绘山景、表达对名利的超脱和幽居者的生活状态,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读者分享,传递出一种超然世俗的意境,让人感受到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