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至鸿声北

出自宋代周必大的《次韵芮漕国器忆去年上元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n zhì hóng shēng běi,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门外人随月,窗前竹动风。
老便佳节静,病幸绿樽空。
春至鸿声北,人遥蝶梦东。
隔年诗有债,生理固知穷。
()
动风,佳节,病幸,鸿声,隔年,生理,固知

《次韵芮漕国器忆去年上元二首》是宋代周必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门外人随月,窗前竹动风。
老便佳节静,病幸绿樽空。
春至鸿声北,人遥蝶梦东。
隔年诗有债,生理固知穷。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上元节时的景象,抒发了对往年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自身境况的感慨。作者身处寂静的佳节之中,门外有人与明亮的月光一同行走,窗前的竹子随风摇曳。尽管作者年事已高,但能够在美好的节日里感受到宁静,虽然身体不适,但仍然幸运地品味着空着的绿樽酒。春天到来时,鸿雁的叫声从北方传来,而人们遥望东方则沉浸在蝶舞的梦境中。隔年的时候,作者感到写诗已经成了一种债务,而生活的困窘也使他深知自己的贫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时光和现实困境的感受。

诗中的“门外人随月,窗前竹动风”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动荡。这种对比使得人物内心的静默和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作者的孤独和超脱感。

接下来的两句“老便佳节静,病幸绿樽空”表达了作者对节日的思念和对身体状况的感慨。尽管作者已年老体弱,但他仍然能够感受到佳节的宁静,而对于一位诗人来说,绿樽酒的空空如也也成为了一种幸运,因为它代表着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春至鸿声北,人遥蝶梦东”通过春天来临时鸿雁的叫声和人们对东方的遥望,表达了对自然和远方的向往之情。这种向往在作者的生活困窘中显得尤为强烈,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责任和负担。

整首诗词以简约而含蓄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通过描绘具体的场景和意象,表达了对往昔时光和当下生活的感慨和思索,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周必大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