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此尺璧景

出自宋代洪咨夔的《送曹沪南赴阙》,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cǐ chǐ bì jǐng,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闻之善治水,不与水争势。
顺流导汉漾,徐当过三澨。
又闻善登山,不与山争力。
缓步出朝阳,晚亦到崧极。
展也曹沪南,所学见所履。
致身以登山,应物以治水。
几年蚕丛州,归问长安道。
巴船五百料,太半外省草。
白驹在彼谷,桑扈莺其领。
人物方眇然,惜此方眇然,惜此尺璧景
疏梅耿绝碕,飞梦随去浆。
索蓍为占之,圣功得蒙养。
()
善治,闻善,缓步

《送曹沪南赴阙》是一首宋代洪咨夔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闻之善治水,不与水争势。
顺流导汉漾,徐当过三澨。
又闻善登山,不与山争力。
缓步出朝阳,晚亦到崧极。
展也曹沪南,所学见所履。
致身以登山,应物以治水。
几年蚕丛州,归问长安道。
巴船五百料,太半外省草。
白驹在彼谷,桑扈莺其领。
人物方眇然,惜此方眇然,惜此尺璧景。
疏梅耿绝碕,飞梦随去浆。
索蓍为占之,圣功得蒙养。

诗意:
这首诗词是洪咨夔送别曹沪南前往朝廷任职的作品。诗中表达了曹沪南在治水和登山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并以此来比喻他在朝廷中的理念和作为。

诗人称赞曹沪南善于治水,但他并不与水争夺力量,而是顺着水流的方向引导水势,使之和谐自然地流淌。同样,曹沪南善于登山,但他并不与山争斗,而是以柔和的步伐迈出朝阳,最终到达崧极(即山巅)。这种处理事物的态度也体现在曹沪南的执政理念中,他以平和的心态和应物之道来治理水患。

诗中还提到了曹沪南在蚕丛州任职多年后回到长安的情景。他乘坐的巴船装载着五百多件宝贵的文物和外省的特产。诗人形容曹沪南像一匹白驹驰骋在那片山谷中,桑扈(即骑士)和莺鸟成为他的伴随。然而,人物和景物都显得十分渺小,诗人为此感到惋惜,同时也对这片美景赞叹不已。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以索蓍(一种占卜方法)来占卜曹沪南的前程,并预言他将获得圣人的庇佑和培养。

赏析:
这首诗词以曹沪南的才能和作为为载体,表达了洪咨夔对他的赞美和祝福,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中运用了对水和山的比喻,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曹沪南的治理理念和诗人的思考。

诗词整体氛围温和而富有情感,以平和的态度对待自然和人事,强调顺应自然和应物之道。通过对曹沪南的赞美,诗人也间接地表达了对理想官员的向往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此外,诗中对曹沪南回到长安的场景描写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曹沪南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景色和人物的向往和惋惜之情。最后的占卜部分则增加了一丝神秘感和仪式感,为整首诗词增添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蕴。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曹沪南的赞美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治理理念和人生态度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理想官员和美好社会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浪漫主义和超越现实的情感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