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街转鼓

出自宋代刘辰翁的《永遇乐(余方痛海上元夕之习,邓中甫适和易安词至,遂以其事吊之·)》,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tuán jiē zhuàn gǔ,诗句平仄:平平仄仄。
灯舫华星,崖山矴口,官军围处。
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
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
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
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似添恻楚。
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去岁去。
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
()
华星,崖山,矴口,官军,璧月,银花,春事,清浅,夜雨,知道,仙侣

《永遇乐(余方痛海上元夕之习,邓中甫适和易安词至,遂以其事吊之·)》是宋代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灯船像华丽的星星,崖山像一只猴子张着嘴巴,官军围攻的地方。
明亮的月亮圆满,银花的火焰短暂,春天的事情就这样匆匆过去。
麟洲的水很浅,鳌山的流水飘荡,忧愁就像汨罗江上的夜雨。
还记得,美好的时光和景色,当时在邺城下的仙侣。
如今无奈,正月正月十五的元夕,把月亮看得像是十五。
在小庙里看灯,团街上转动鼓,总是增添了一丝伤感。
传来柑子袖子的凉意,吹响了藜蒲漏尽的声音,又见岁月来来去去。
还记得,弓弯一句话,像是虞美人在说话。

诗意和赏析:
《永遇乐》描绘了一个元夕之夜的景象,以及主人公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元夕夜景、灯火和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相结合,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逝去岁月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灯船、崖山、官军围攻等景物,通过形象的描绘,烘托出元夕夜晚的繁华和喧闹氛围。而明亮的月亮、银花的短暂火焰,则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人生的转瞬即逝。

诗中的麟洲、鳌山、汨罗夜雨等景物,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迷茫。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暗示了作者心境的平静和流动。而忧愁如同汨罗夜雨,意味着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诗中的邺城下仙侣、小庙看灯、团街转鼓,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和景色的回忆。然而,如今时光已逝,作者无奈地面对着元夕夜晚,心中的伤感愈发浓烈。

诗中的柑袖冷、吹藜漏尽,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岁月消逝的感慨。柑袖冷意味着离别和凄凉,藜蒲漏尽则象征岁月的逝去。

最后一句“弓弯一句,似虞兮语”,以虞美人的传说作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元夕之夜为背景,通过对景物、情感和意象的描绘,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个富有诗意和情感的景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起伏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引发人们对人生短暂和岁月流转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刘辰翁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