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方瀛山上头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挽知宫王月谷三章》,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én zài fāng yíng shān shàng tou,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去年五月风飕飕,人在方瀛山上头
见我飘然动行色,有诗因尔话离愁。
早知如许归仙速,悔不迟为几日留。
闻道先生归去日,千岸万壑正中秋。
()
飕飕,上头,行色,离愁,早知,仙速,不迟,闻道,先生,归去

《挽知宫王月谷三章》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白玉蟾。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去年五月风飕飕,
人在方瀛山上头。
见我飘然动行色,
有诗因尔话离愁。

去年五月的风吹得很凉爽,
我在方瀛山的山巅之上。
你看见我如此潇洒自在地行走,
因此有了这首诗来表达离愁之情。

早知如许归仙速,
悔不迟为几日留。
闻道先生归去日,
千岸万壑正中秋。

如果早知道要返回仙境这么快,
我就后悔没有多留几天。
听说先生要离去的那一天,
正是中秋时节,千山万壑都沉浸在秋意之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方瀛山上,感叹时间的短暂和离别的悲伤。作者自比为仙人,他的行走和离去都是如此轻盈自由,但也因此加深了对离愁的感受。诗中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懊悔和对离别的伤感,同时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将离愁与季节的变迁相结合,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情感的层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描绘方瀛山的风景和自己的行走,作者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姿态,将自己比作仙人,强调了离愁和时光的短暂。诗中有着浓厚的离别情绪,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懊悔和对别离的伤感都在文字间流露出来。另外,诗中的秋景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与诗人的离愁相呼应。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离别和时光短暂的感慨。其中融入了对秋天的描写,使诗意更加深邃。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个人情感,唤起了读者对于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