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春草几枯荣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新正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én jiān chūn cǎo jǐ kū ró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九天日月开黄道,十洞烟霞接紫清。
为问蟠桃当熟未,人间春草几枯荣
()

《新正三首》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人间的兴衰和生命的短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九天日月开黄道,
十洞烟霞接紫清。
为问蟠桃当熟未,
人间春草几枯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神话传说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人间兴衰和生命的无常。首先,作者提到了"九天日月开黄道",黄道是太阳在天空中的轨迹,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十洞烟霞接紫清",烟霞是山间的雾气和霞光,紫清则指紫微垣,这里形容了春天的美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然后,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问蟠桃当熟未"。蟠桃是神话传说中的仙果,象征着长生不老和永恒,这里暗示了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和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诗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下一句表达了对人间生命短暂的思考:"人间春草几枯荣"。春草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易逝,它们在春天中迅速生长、枯萎,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转瞬即逝。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间生命的思考,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易逝,呼唤人们珍惜当下,明确了人生的意义所在。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通过简洁的表达传达了深刻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