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阙清都未得归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寄泉州□侍郎》,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àng quē qīng dōu wèi dé guī,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海山迢递信音稀,静对斜阳独倚扉。
回首八千余里路,觉今二十一年非。
白云流水聊相伴,绛阙清都未得归
昨夜乐丘残梦觉,窗前明月照鹑衣。
()

诗词:《寄泉州□侍郎》

海山迢递信音稀,
静对斜阳独倚扉。
回首八千余里路,
觉今二十一年非。

白云流水聊相伴,
绛阙清都未得归。
昨夜乐丘残梦觉,
窗前明月照鹑衣。

中文译文:

海山迢递信音稀,
迢递的海山传来的消息稀少,
静对斜阳独倚扉。
静静地对着斜阳独自倚着门扉。

回首八千余里路,
回首望去,八千多里的路程,
觉今二十一年非。
感觉如今已过去了21年。

白云流水聊相伴,
白云和流水陪伴着我,
绛阙清都未得归。
却未能回到那绛红色的阙楼和清澈的都城。

昨夜乐丘残梦觉,
昨夜在乐丘,残留的梦境醒来,
窗前明月照鹑衣。
窗前的明月照亮了我的鹑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白玉蟾创作的一首寄情之作。诗人以寄给泉州的某位侍郎为题材,表达了对远方故友的思念之情。诗中以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描绘了诗人离乡别井的情景。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海山遥远,消息稀少的情况,以此来表达诗人和故友之间的距离和信息传递的困难。接着,诗人静静地独自倚在门扉旁,思索着过去的经历。

下面两句描述了诗人回首过去的路程,感叹已过去的二十一年。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接下来的两句以白云和流水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在远方的心境。白云和流水代表着诗人旅途中的伴侣,然而,诗人仍未能回到那绛红色的阙楼和清澈的都城,暗示着他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昨夜醒来时看到明月照亮着鹑衣,给人以静谧的意境。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远方的夜晚,凭借明月的光辉,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白玉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