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逢秋夜天

出自宋代邵雍的《和秋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ǐ féng qiū yè tiā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久畏夏暑日,喜逢秋夜天
急雨过修竹,凉风摇晚莲。
岂谓败莎蛩,能继衰柳蝉。
安得九皋禽,清唳一洒然。
()
喜逢,急雨,修竹,凉风,晚莲,安得

《和秋夜》是宋代文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久畏夏暑日,喜逢秋夜天。
急雨过修竹,凉风摇晚莲。
岂谓败莎蛩,能继衰柳蝉。
安得九皋禽,清唳一洒然。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夏日的炎热日子感到厌倦,但对迎接秋天夜晚的喜悦之情。他描绘了秋夜的情景,包括急雨过后修竹摇曳、凉风吹拂晚莲的景象。在这个优美的夜晚,作者暗示了他希望借鉴败落的莎蛩和衰落的柳蝉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他渴望能够拥有九皋禽鸟的清脆鸣叫,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首先,作者通过对夏日日子的厌倦和对秋夜的期待,展现了他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舒适宜人环境的向往。接着,他运用急雨和凉风来形容秋夜的气候,修竹摇曳和晚莲摇动的描写则传达出宁静与和谐的意象。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莎蛩和柳蝉作为比喻,表达了对衰落和败落事物的思考。莎蛩是一种声音嘶哑的昆虫,而柳蝉则是另一种声音清脆的昆虫。作者希望能够从败落的莎蛩和衰落的柳蝉中汲取精神力量,以继续前行。这种对生命力和坚韧精神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我修养的关注。

最后两句诗中,作者表达了对九皋禽鸟清脆鸣唱的向往。九皋是传说中居住着神鸟的地方,它的鸣唱被认为具有超凡脱俗的意义。作者希望能够拥有九皋禽的鸣叫,以达到心灵的宁静和境界的超脱。这种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作者对内心自由与升华的追求。

总之,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运用比喻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夏日和秋夜的对比,以及对败落和衰落事物的思考,诗中传递出对美好环境和内心自由境界的向往,展示了作者的感悟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