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鸿雁悲鸣

出自宋代晁补之的《滨州道中四首》,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yún jiān hóng yàn bēi mí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林下囊装夙兴,云间鸿雁悲鸣
行役正嗟予弟,言旋当复诸兄。
()
囊装,云间,鸿雁,行役,嗟予

《滨州道中四首》是晁补之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滨州道中四首

林下囊装夙兴,
云间鸿雁悲鸣。
行役正嗟予弟,
言旋当复诸兄。

中文译文:

早起时在林间收拾行囊,
云中的鸿雁发出悲鸣。
行军辛苦正为我弟弟感叹,
回去后要告诉兄弟们。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晁补之在滨州道路上的景象和他的感受。首先,他描述了自己清晨起床时在林间整理行囊的情景,表现了旅途中的辛苦和劳累。接着,他听到了高空中鸿雁的悲鸣声,这种声音使他感到悲伤和凄凉,可能是因为它们也在旅途中感受到了辛苦和离别之苦。最后,晁补之感叹行军之苦,并表达了自己要回去后将这份感叹告诉其他兄弟们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晁补之作为一名士兵在行军途中的辛劳和离别之苦。诗中的景物描写简练而准确,通过林下囊装和云间鸿雁悲鸣两个意象,生动地展现了行军途中的场景和氛围。其中,云间鸿雁的悲鸣声成为表达离别和疲惫的象征,增强了诗中的感情色彩。

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叹,表达了对行军辛苦的感受,并将这份感叹传达给他的弟弟和其他兄弟们。这种情感的传递体现了晁补之对家庭和亲情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同袍兄弟的关心和牵挂。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在行军途中的辛苦和对家人和同伴的思念之情,给人以共鸣和感动。

总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行军途中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对家人和同伴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士兵在辛苦行军中所面临的困苦和离别之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