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不愿印

出自宋代晁补之的《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ū qín bù yuàn yì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苏秦不愿印,乃在二顷田。
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
择高种苜蓿,不湿牛口涎。
拙计安足为,朝往而暮旋。
()
不愿,力薄,荆杞,择高种,苜蓿,拙计,安足

《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苏秦不愿接受官印,于是在二顷的田地里。
东皋有五十亩土地,虽然力量薄弱,用荆杞填充。
选用高处种植苜蓿,不让牛口涎水湿润。
愚笨的计划又怎能满足,早上离开,傍晚回到原地。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晁补之对兄弟晁八的赠言。诗中采用了田地的比喻,表达了晁补之对兄弟的深情厚意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诗中的苏秦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外交家,他曾经拒绝接受官印,选择耕种自己的田地。晁补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兄弟的赞赏和鼓励,希望他能像苏秦一样自立自强,努力耕耘自己的事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田地的形象揭示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谊。首句“苏秦不愿印,乃在二顷田”用苏秦的故事引出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兄弟坚守自己选择的赞赏。诗中的“东皋五十亩,力薄荆杞填”描绘了兄弟所拥有的土地虽然不多,但他们会尽己所能去填充,表达了对兄弟的努力和坚持的认可。接下来的两句“择高种苜蓿,不湿牛口涎”表明兄弟们选择了高处种植苜蓿,不让牛口的涎水湿润,暗示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独特性。最后两句“拙计安足为,朝往而暮旋”表达了对兄弟的鼓励,不论遭遇困难和挫折,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明确的意象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兄弟的赞赏。通过对苏秦的引用,诗人呼吁兄弟们像苏秦一样坚持自己的选择,不畏艰难,努力奋斗。同时,诗中的田地意象也象征着事业和生活,诗人希望兄弟们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取得成功。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兄弟的真诚祝福和关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