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与道弥远

出自宋代晁补之的《次韵彦远相州道中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òng yǔ dào mí yuǎ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朝入一几纵,暮入一几横。
黄卷值昔人,欢与相逢迎。
孙子谢口语,阮生劳目睛。
登亦岂必喑,籍犹未能盲。
学非经世具,所贵自知明。
仁义有不然,失时悲战泓。
一生屐几量,况欲俟河清。
动与道弥远,静于理逾精。
君能问舍往,吾亦卖刀行。
()
孙子,口语,目睛,未能

这首诗词是晁补之所作,题目是《次韵彦远相州道中二首》,属于宋代作品。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次韵彦远相州道中二首》

朝入一几纵,暮入一几横。
黄卷值昔人,欢与相逢迎。
孙子谢口语,阮生劳目睛。
登亦岂必喑,籍犹未能盲。
学非经世具,所贵自知明。
仁义有不然,失时悲战泓。
一生屐几量,况欲俟河清。
动与道弥远,静于理逾精。
君能问舍往,吾亦卖刀行。

诗词的中文译文:

早晨进入一条直路,傍晚进入一条横路。
黄色的卷轴代表着过去的人们,欢迎他们的到来。
孙子谢绝了言辞,阮生劳累了眼睛。
即便攀登也不至于哑口无言,即使有籍贯也不至于完全无知。
学习并非仅仅是了解世事,更重要的是自我认知的明晰。
仁义也有时会失去作用,错过时机令人悲叹。
一生中经历过多少挫折,何况等待更好的时机。
行动使心灵变得宽广,静心使理性更加精深。
如果你能问及我的过去,我也会把我的刀卖掉去旅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补之对人生和学问的思考。他通过描述朝入一几纵、暮入一几横,暗示人生的道路并不总是笔直的,有时会有曲折和变化。黄卷代表着过去的智慧和知识,晁补之欢迎这些先贤的思想传承。孙子和阮生分别代表了学者和官员的不同角色,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努力和贡献。即使是攀登和籍贯,也不能使人完全无言无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世事,更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然而,仁义有时会失去作用,错过时机会带来悲伤。作者提到一生中的履历和挫折,暗示人生的不易和需要抓住时机。行动使人的视野更加开阔,而沉思使理性更加深邃。最后,作者表示如果有人问起他过去的经历,他也愿意把自己的刀卖掉去旅行,表达了对自由和探索的向往。

这首诗词思想深刻,通过对人生和学问的思考,表达了晁补之对自我认知、知识传承和行动的重视。同时,他也揭示了人生的曲折和变化,以及时机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的智慧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