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西去见遗基

出自宋代寇准的《途次郑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nán yáng xī qù jiàn yí j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南阳西去见遗基,驻马平郊远树微。
自笑平生无所着,不如山鸟解思归。
()
见遗,平生,无所,如山,思归

《途次郑州》是宋代文官寇准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阳西去见遗基,
驻马平郊远树微。
自笑平生无所着,
不如山鸟解思归。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途中经过郑州时的心情和所感。诗人从南阳出发,前往郑州,途中他看到了一片遗留的基址。他驻足在平坦的郊野上,遥望着微小的树木。诗人自嘲地笑着说,自己一生都没有执着于任何事物,与山中的鸟儿相比,他不如它们自由地思念故乡。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寇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自由的情感。

首先,诗中的南阳和郑州都是现实中的地名,它们代表着诗人离开故乡、远离熟悉环境的旅途。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一片遗留的基址,这些基址可能是古代建筑物或文化遗迹的遗址。这一景象使诗人产生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类文明的无常感。

其次,诗人在平郊上驻足,远望微小的树木。这里的平郊和微小的树木形成了一种寂静而朴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仰。驻足观察微小的事物,也暗示了诗人对细微之处的敏感和对生活琐碎之事的关注。

最后,诗人自嘲地笑说自己一生都没有执着于任何事物,与山中的鸟儿相比,他觉得自己不如它们自由地思念故乡。这部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生命的羡慕。鸟儿在山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思念故乡,而诗人却感到自己在人生中缺乏归属感和执着。这种自嘲既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是对自然中的生命力和自由状态的赞美。

总体而言,寇准的《途次郑州》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对历史的思索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这首诗词简洁明快,却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寇准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