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攀屋里姝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éng pān wū lǐ sh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唐朝卿相宅,此外更应无。
请看庭前树,曾攀屋里姝
流传渐失实,遗老不禁徂。
试问归登物,林间翠石孤。
()
相宅,流传,失实,遗老,试问,翠石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唐朝卿相宅,
此外更应无。
请看庭前树,
曾攀屋里姝。

流传渐失实,
遗老不禁徂。
试问归登物,
林间翠石孤。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宅院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岁月和流逝时光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宅院的景物和表达对流逝岁月的感慨,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深深思索。

赏析:
诗词的第一句“唐朝卿相宅,此外更应无。”以宅院为切入点,宣示了诗人在诗中将要展示的主题。宅院是一个象征着权贵和显赫的地方,但在诗人眼中,它并不仅仅是权势的象征,而是一个寄托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地。

第二句“请看庭前树,曾攀屋里姝。”通过描绘庭院中的树木,诗人勾勒出了宅院的美景,这些美景曾经是诗人年少时攀爬过的,也是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姝指的是美丽的女子,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曾在宅院中与心爱的人共度美好时光。

第三句“流传渐失实,遗老不禁徂。”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世的无常。流传渐失实指的是过去美好时光的记忆渐渐淡去,变得虚无;遗老不禁徂则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和年华老去的感慨。

最后一句“试问归登物,林间翠石孤。”通过归登物(指的是回归大自然)和林间翠石孤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寂寥和孤独的感叹。在时光无情流转之后,诗人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整首诗词以宅院景象为线索,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对内心追求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