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子同来相妩媚

出自宋代苏辙的《春日耕者》,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uī zi tóng lái xiāng wǔ mèi,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归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

《春日耕者》是苏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春天农民的田园生活和对农业劳动的讴歌。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阳气先从土脉知,
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
日出三竿晓饷迟。
归子同来相妩媚,
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
要取终年风雨时。

诗意:
这首诗从农耕的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农民的辛勤劳动。作者通过描述阳气从土中升起的现象,表达了春天的到来。诗中提到老农在夜晚起床喂养牛羊,以满足它们的饥饿。雨水充沛有利于春耕,一尺深的雨水可以带来丰收。然而,尽管太阳升起得早,但农民们的早餐却会因为忙碌而被耽误。诗中还描述了归子(农民的子女)陪伴着他们一起工作,以及乌鸢(一种鸟类)飞下来与他们相伴。最后,诗人提到政令繁杂,但并没有对农民的生活产生实质性的改变,他们仍需依赖风雨季节的恩泽来谋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农民春耕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和对自然的依赖。诗人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农业劳动者的赞颂和敬意,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依赖。他将农民的劳动和自然的力量相结合,突出了农业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农民在其中的辛勤付出。诗中的意象生动,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农业劳动的赞美和对政令的思考。整首诗词既描绘了农民的生活场景,又抒发了作者对农业劳动的感慨和思考,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社会变革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