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游得如愿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过淮见寄兼简孙奕职方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nán yóu dé rú yuà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行役饶新喜,临川逢故人。
相看对泉石,怜我在埃尘。
会合终多故,分张类有神。
南游得如愿,梦想霅溪春。
()

《次韵子瞻过淮见寄兼简孙奕职方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役饶新喜,
临川逢故人。
相看对泉石,
怜我在埃尘。

会合终多故,
分张类有神。
南游得如愿,
梦想霅溪春。

中文译文:
行军役务充满了新的喜悦,
在临川遇到了往昔的故友。
我们面对着泉水和石头,
怜悯着我身处尘埃之中。

再次相逢往往伴随着离别,
分散之后有一种神奇的联系。
南方的旅行如愿以偿,
梦想着在霅溪迎来春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在行军途中偶遇故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重逢的喜悦和对自己身处尘世的怜悯之情。诗中的泉水和石头象征着自然之美,与行军途中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通过对泉石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自然美和人情温暖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苏辙表达了再次相逢往往伴随着离别的无奈,但分散之后却有一种神奇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指朋友之间的默契和心灵相通,即使分离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南方之行的愿望实现,梦想着在霅溪迎来春天,这里可以理解为希望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追求理想和享受生活。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离别的感慨。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