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冬深雪到腰

出自宋代苏辙的《食樱笋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shì dōng shēn xuě dào yāo,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林竹抽萌不忍挑,谁家盈束伴晨樵。
箨龙似欲号无罪,食客安知惜後凋。
不愿盐梅调鼎味,姑从律吕应箫韶。
林间老死虽无用,一试冬深雪到腰
()
不忍,束伴,无罪,食客,不愿,律吕,老死,无用

《食樱笋二首》是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作者食用樱芽笋的情景和个人感悟。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林竹抽萌不忍挑,
谁家盈束伴晨樵。
箨龙似欲号无罪,
食客安知惜後凋。
不愿盐梅调鼎味,
姑从律吕应箫韶。
林间老死虽无用,
一试冬深雪到腰。

诗意:
这首诗词以食用樱芽笋为主题,通过描绘樱芽笋的成长过程和作者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展示了作者对樱芽笋的珍视和对人们对待事物的冷漠的反思,以及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思考。

赏析:
首句“林竹抽萌不忍挑”,表达了作者见到嫩嫩的樱芽笋,却不忍心采摘的情感。这句话中的“林竹”指的是茂密的竹林,抽萌的樱芽笋犹如新生的竹笋,作者不忍心破坏这美好的景象。

第二句“谁家盈束伴晨樵”,描绘了早晨采集樱芽笋的人们,将一束束的樱芽笋带回家中。这句话中的“伴晨樵”表现出一种平凡而朴素的生活景象,显示了人们对于樱芽笋的喜爱和重视。

第三句“箨龙似欲号无罪”,以樱芽笋为比喻,形容其形态犹如一条受到冤屈的龙,似乎要发出无辜的怒吼。这句话中的“箨龙”指的是樱芽笋的形状和姿态,以及作者对其生命力和韧性的赞叹。

第四句“食客安知惜後凋”,表达了作者对食客们的冷漠和不知珍惜的惋惜。这句话中的“後凋”指的是樱芽笋在被采摘后枯萎凋谢的状态,作者认为食客们只看到了它们作为美食的价值,却没有意识到它们也有生命和价值。

第五句“不愿盐梅调鼎味”,表达了作者不愿将樱芽笋与其他食材混合烹调的愿望。这句话中的“盐梅”指的是调味品,作者希望保留樱芽笋独特的味道和风味。

第六句“姑从律吕应箫韶”,通过对音乐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樱芽笋的赞美。这句话中的“律吕”和“箫韶”是音乐的说法,用来形容樱芽笋的美味和独特的口感。

最后两句“林间老死虽无用,一试冬深雪到腰”,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作者认为即使在林间老死,虽然看似毫无用处,但在冬天的严寒中,积雪已经堆到腰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樱芽笋的形态和生长过程,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们对待事物的冷漠和不知珍惜的忧虑,以及对于生命的脆弱和短暂的思考。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体味到其中的内涵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