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正飒然

出自宋代苏辙的《落叶满长安分题》,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iū fēng zhèng sà r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有客倦长安,秋风正飒然
九衢飞乱叶,八水凝寒烟。
摇落南山见,凄凉陋巷偏。
名园失绿暗,清渭泛红鲜。
衣信催烦杵,狼烽报极边。
长江苦吟处,日暮想横鞭。
()
秋风,飒然,九衢,摇落,凄凉,陋巷,名园,红鲜,衣信,极边,苦吟,日暮,横鞭

《落叶满长安分题》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有客倦长安,秋风正飒然。
九衢飞乱叶,八水凝寒烟。
摇落南山见,凄凉陋巷偏。
名园失绿暗,清渭泛红鲜。
衣信催烦杵,狼烽报极边。
长江苦吟处,日暮想横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是一位游客,他对长安城渐渐感到疲倦。秋风瑟瑟,给他带来了一种凄凉的感觉。

第二句“九衢飞乱叶,八水凝寒烟”表达了长安城街道上飘落的落叶和河水上凝结的寒烟。这里的“九衢”指的是长安城的街道,而“八水”则指城中的河流。这一景象更加强调了秋天的凄凉氛围。

第三句“摇落南山见,凄凉陋巷偏”描绘了南山上的树叶摇曳飘落的景象,以及城中陋巷的凄凉。这里的南山指的是长安城南部的山脉,而“陋巷”则指城中普通人居住的狭窄街巷。这些景象都传达出一种褪去繁华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名园失绿暗,清渭泛红鲜”暗示了名园的景色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绿意,变得黯淡无光。清渭指的是长安城中的两条河流,而红鲜则暗示了秋天的景色。

接下来的两句“衣信催烦杵,狼烽报极边”表达了诗人的焦虑和担忧。他收到的衣冠之物和来自边疆的战事消息催促他忙碌起来。这里的“狼烽”指的是边疆战火的信号。

最后两句“长江苦吟处,日暮想横鞭”表达了诗人在长江边苦苦吟咏的场景,日暮时他回想起过去的往事,心情愈发沉重。横鞭指的是横扫江面的长鞭,暗示诗人对过去荣光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凄凉的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长安城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抒发了对时光流逝、风景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现实困境的关切,展示了他对人事沧桑的深切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