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食游鱼子

出自宋代苏辙的《官舍小池有鸂鶒遗二小雏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ù shí yóu yú zǐ,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清池定谁至,鸂鶒自来驯。
知我无伤意,怜渠解托身。
桥阴栖息稳,岛外往来频。
勿食游鱼子,从交长细鳞。
()
伤意托身:寄身;安身。犹托生。
栖息:(动)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山林。[近]停留。
往来:(动)①去和来。②交际;交往:~密切。
鱼子:鱼子yúzǐ∶鱼的卵[roe-shapedpaper]∶古代的一种纸,纸面上呈霜粒状,像鱼子

诗词:《官舍小池有鸂鶒遗二小雏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清池定谁至,
鸂鶒自来驯。
知我无伤意,
怜渠解托身。

桥阴栖息稳,
岛外往来频。
勿食游鱼子,
从交长细鳞。

中文译文:
官舍小池中,有两只鸂鶒遗留下的两只小雏。
清澈的池水中,谁来到这里定居呢?鸂鶒们自然而然地来驯服了。
它们知道我并无伤害之意,因此它们信任我,将自己的身体交托给我。

在桥的阴影下,它们安稳地栖息着。
它们时常飞离小岛,前来往返。
我告诫它们不要吃游动的鱼的卵,而是与我一同分享那些长而细的鱼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官舍小池中发现两只鸂鶒所展现的情景。鸂鶒是一种水鸟,它们聪明而温顺,很容易被人类驯养。诗中的作者观察到鸂鶒们对自己毫无警戒心,甚至信任自己,这表明作者与它们建立了某种默契和亲近的关系。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并无伤害之意,对鸂鶒们怀有一种善意的态度。他用"知我无伤意"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并非来捕捉或伤害鸂鶒的意图,而是欣赏它们的存在,并与它们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诗中还提到了鸂鶒栖息的环境和习性。它们喜欢在桥的阴影下栖息,这给它们提供了一片安稳的场所。同时,它们也经常飞离小岛,往返于池塘之间,展示了它们自由自在的特性。

最后两句"勿食游鱼子,从交长细鳞",表达了作者的关心和建议。他告诫鸂鶒们不要吃游动的鱼的卵,而是与他一同分享那些长而细的鱼鳞。这种关怀和呵护的态度再次强调了作者与鸂鶒之间的亲密关系。

整首诗以平淡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鸂鶒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和谐共处。通过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和对小动物的关怀,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重,进而传达出一种平和、温暖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