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追齐鲁欲同风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王适州学新修水阁》,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ì zhuī qí lǔ yù tóng fē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黄钟巨挺两舂容,何幸幽居近学宫。
坐对江山增浩气,力追齐鲁欲同风
颂诗闻道求何武,家法行看试左雄。
欲伴少年游矍相,奔军惭愧恐词穷。
()
幽居,江山,浩气,颂诗,闻道,家法,少年,词穷

《次韵王适州学新修水阁》是苏辙所作,描写了自己在修建水阁的过程中的心情和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黄钟巨挺两冯容,
黄钟高耸,巨大而威严的样子如同两座冯容(指古代城门上的两座楼台),
何幸幽居近学宫。
我多么幸运地住在学宫附近的幽静之地。
坐对江山增浩气,
坐在这里可以增强我的豪迈气概,
力追齐鲁欲同风。
努力追赶齐鲁名士的风采。
颂诗闻道求何武,
赞美的诗歌传达了什么道义,我在追求什么样的成就,
家法行看试左雄。
家族的家法行为和左雄的表现,尽管我试图效仿,但还是感到不足。
欲伴少年游矍相,
希望能和年轻人一起游历,彼此鼓舞,
奔军惭愧恐词穷。
但我对于参与军事战斗感到羞愧,担心自己的才识有限。

诗词的中心思想是苏辙对于追求学问、追寻道义和追求成就的渴望和努力。他欣赏和追求齐鲁地区的名士风范,但也意识到自己在家族家法和实际行动方面还有所不足。他渴望能与年轻人一起游历,但对于自己在军事方面的贡献感到愧疚和担忧。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追求进步和成就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自身局限性的自省和不满。他通过描述自己的环境和心情,将自己的追求与现实对比,展现了对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词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对于人生追求的思考,既有苦闷的忧愁,又有对于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对于学问和成就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局限的反思。通过对自身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他传达了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于现实的思考,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