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炊廪粟红

出自宋代苏辙的《思归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én chuī lǐn sù hó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汝南百日留,走遍三男子。
思归非吾计,聊亦为尔耳。
行装理肩舆,客舍卷床笫。
儿言世情恶,平地风波起。
舟行或易摇,舟静姑且已。
匏系虽非愿,蠖屈当有俟。
老人思虑拙,小子言有理。
晨炊廪粟红,晓市淮鱼美。
索居庖无人,归去迎伯姊。
终岁得安闲,幽居无彼此。
()
走遍,男子,思归,吾计,行装,肩舆,客舍,床笫,世情

《思归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思归二首

汝南百日留,走遍三男子。
思归非吾计,聊亦为尔耳。
行装理肩舆,客舍卷床笫。
儿言世情恶,平地风波起。
舟行或易摇,舟静姑且已。
匏系虽非愿,蠖屈当有俟。
老人思虑拙,小子言有理。
晨炊廪粟红,晓市淮鱼美。
索居庖无人,归去迎伯姊。
终岁得安闲,幽居无彼此。

诗意:
这首诗是苏辙对离乡思归的感慨和体验的表达。诗人在汝南逗留了一百天,离开后经过三个男子的住处,心中对回家的思念愈发强烈。虽然思归并非他本来的计划,但也只能随缘。他整理行装,背起行囊,住过客栈,卷起床褥。他的孩子告诉他,世情艰难,社会风波不断。乘船行驶时,有时摇摆不定,但当船停下来时,心中也暂时平静。尽管他不愿意随波逐流,但只能默默等待机会。老人思考问题有时显得迟钝,而孩子的观点却合理明智。清晨烧火炊粮,看到廪库里的谷物是红的,早市上的淮鱼也美味可口。在索然无味的生活中,没有人可依靠,只能归去迎接兄姊。在安静的幽居里度过一年,享受宁静的生活,但也感到与他人的隔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辙对离乡思归的渴望和对家庭、社会的关切。诗中描绘了旅途的辛苦和归家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家庭幸福的追求。诗中所描绘的场景简洁而生动,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细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以老人和孩子的对话形式展示了年长者的思考和智慧以及年轻一代的理解和观点,呈现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社会现象的不同看法。最后,诗人通过描述早晨烧火炊粮和品尝美食,表达了对简单而平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平和的语气展示了诗人对家庭和安宁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无奈的现实。这首诗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给人以共鸣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