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袅池荷触戏鸳

出自宋代杨亿的《无题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ù niǎo chí hé chù xì yuā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合欢蠲忿亦休论,梦蝶翩翩逐怨魂。
祇待倾城终未笑,不曾亡国自无言。
风翩林叶迷归燕,露袅池荷触戏鸳
湘水东流何日竭,烟篁千古见啼痕。
()
怨魂,亡国,无言,湘水,千古,啼痕

《无题三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杨亿。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合欢蠲忿亦休论,
梦蝶翩翩逐怨魂。
祇待倾城终未笑,
不曾亡国自无言。
风翩林叶迷归燕,
露袅池荷触戏鸳。
湘水东流何日竭,
烟篁千古见啼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

首先,诗的前两句"合欢蠲忿亦休论,梦蝶翩翩逐怨魂",表达了作者对纷争和怨恨的厌倦。合欢蠲忿指的是和解、消除怨恨,梦蝶翩翩则是形容幻梦般轻盈飞舞的蝴蝶,逐怨魂则是追逐着怨恨的灵魂。这两句诗揭示了作者不愿再与争斗和仇恨纠缠,期望自己能摆脱这些负面情绪。

接下来的两句"祇待倾城终未笑,不曾亡国自无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倾国之人的期待和遗憾。倾城指的是容貌美丽到惊动国家的人物,作者期待着她微笑,但却始终没有看到。这里的倾城可以理解为美丽的女子,也可以理解为代表国家的倾城之人。不曾亡国自无言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未亡而无言的愿望,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倾城之人没有表达自己的心声。

接下来的两句"风翩林叶迷归燕,露袅池荷触戏鸳",描绘了自然景物中的动物形象。风翩林叶迷归燕形容林间风吹动叶子时,迷失了飞归的燕子。露袅池荷触戏鸳描绘了露水滴在婆娑的荷叶上,触动了戏耍的鸳鸯。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无奈和对于迷失和触动的感慨。

最后的两句"湘水东流何日竭,烟篁千古见啼痕",表达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的思考。湘水东流指的是湘江的水向东流去,何日竭则表示水流不尽的无穷之意。烟篁千古见啼痕则描绘了烟雾和竹篱的千古流转中所留下的痕迹。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和事物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痕迹的留存和历史的延续的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于情感、现实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慨。它描绘了作者对于纷争和怨恨的厌倦,对于倾国之人微笑的渴望和遗憾,对于自然景物中迷失和触动的感慨,以及对于时光流逝和事物变迁的思考。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寓意隐喻,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于人生、国家和历史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亿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杨亿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