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豚一去何当求

出自宋代李吕的《承德功仙尉出示直翁感兴之作辄次其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àng tún yī qù hé dāng qiú,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蝇头蜗角使人愁,贪先务胜如争舟。
隐心空逐市朝乐,着眼未省林泉幽。
尘埃平时正汩没,出处与世相沉浮。
由径反诮澹台子,拔葵仍笑公仪休。
怀哉古道久寂寞,凤鸟不至三千秋。
孰知名教真乐地,徒以得失为已忧。
骑马四驰失其驭,放豚一去何当求
羡君渊源得所自,结交道义相追游。
个中有路傥深造,直与古人为辈流。
()
使人,着眼,尘埃,汩没,出处,世相,沉浮,台子,拔葵,笑公仪

诗词:《承德功仙尉出示直翁感兴之作辄次其韵》
作者:李吕
朝代:宋代

蝇头蜗角使人愁,
贪先务胜如争舟。
隐心空逐市朝乐,
着眼未省林泉幽。

尘埃平时正汩没,
出处与世相沉浮。
由径反诮澹台子,
拔葵仍笑公仪休。

怀哉古道久寂寞,
凤鸟不至三千秋。
孰知名教真乐地,
徒以得失为已忧。

骑马四驰失其驭,
放豚一去何当求。
羡君渊源得所自,
结交道义相追游。

个中有路傥深造,
直与古人为辈流。

中文译文:
蝇头蜗角使人烦恼,
贪图先胜如争夺舟。
隐藏的心追逐世俗的乐趣,
视野未曾省察林泉的幽深。

尘埃平日里正汩没,
出身与世界相沉浮。
因为径路而讥讽澹台子,
拔葵依然嘲笑公仪休。

哀叹啊,古道已久寂寞,
凤鸟不至已过了三千秋。
谁知道真正的快乐之地,
只担心得失已成忧愁。

骑马四处奔驰失去了控制,
放走了猪一去何时再求。
羡慕你,拥有深厚的渊源,
结交道义相互追寻游。

其中有一条路或许深奥而探索,
直接与古人成为同辈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慨。他通过蝇头蜗角、贪图先胜等比喻,表达了世俗追求和功利心带来的烦恼和困惑。他指出人们常常追逐市朝的享乐,却忽视了大自然的幽深和内心的省察。

诗中提到的尘埃平时正汩没,出处与世相沉浮,表达了个人在世界中的渺小和不稳定。然而,作者并不因此而消沉,他以一种讥讽的态度嘲笑那些拜物教礼的人们,提醒他们应该更加关注内心的真实和深远的意义。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古道的思念和对功名利禄的冷漠。他认为人们注重得失,却忽略了真正的快乐之地。他以骑马四驰失驭和放走猪的形象,暗示人们在功利追求中失去了方向和本真。

最后,诗人羡慕那些有着深厚渊源的人,他们能够结交道义之士并相互追寻真理。作者希望有一条深奥而探索的路,能够与古人成为同辈流,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智慧。

这首诗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功利追求和世俗观念的批判,以及对内心真实和深远意义的追求。通过对比蝇头蜗角与林泉幽深、市朝乐与古道寂寞的形象,诗人呼唤人们应该关注内心的追求,超越功名利禄的浮华。诗中的讥讽和嘲笑也展现了作者对世俗追求的不屑和无奈。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深厚渊源和道义交往的向往,希望能够与古人一同追求真理和智慧。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和价值观的思考。通过对比的手法和形象的运用,诗人呈现出对现实世界的质疑和对内心真实的追求。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自由和追求真理的情怀,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吕

李吕(1122—1198)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李吕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