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招不来在何所

出自宋代汪元量的《浮丘道人招魂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ún zhāo bù lái zài hé suǒ,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有妻有妻不得顾,饥走荒山汗如雨。
一朝中道逢狼虎,不肯偷生作人妇。
左掖虞姬右陵母,一剑捐身刚自许。
天上地下吾与汝,夫为忠臣妻烈女。
呜呼五歌兮歌声苦,魂招不来在何所
()
不得,荒山,如雨,中道,不肯,偷生,人妇,一剑,捐身,自许,忠臣,烈女,歌声,何所

《浮丘道人招魂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汪元量。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道士的悲怆心境和对家庭的忠诚。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浮丘道人招魂歌》中文译文:
有妻有妻不得顾,
饥走荒山汗如雨。
一朝中道逢狼虎,
不肯偷生作人妇。
左掖虞姬右陵母,
一剑捐身刚自许。
天上地下吾与汝,
夫为忠臣妻烈女。
呜呼五歌兮歌声苦,
魂招不来在何所。

《浮丘道人招魂歌》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道士的视角,抒发了他对家庭的思念和对忠诚的坚守。诗中的道士身份使他不能顾及妻子,不得不饥饿地穿越荒山,汗水如雨。然而,在他身处险境时,他拒绝了偷生的机会,宁愿自愿舍弃人世间的一切,保持道士的身份和职责。

诗中提到的"左掖虞姬右陵母"指的是古代的宫廷女子,道士舍弃了与她们相伴的机会。道士用自己的生命,象征为忠臣和烈女,表达了对忠诚和坚持原则的追求。

最后两句"呜呼五歌兮歌声苦,魂招不来在何所"表达了道士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对死者灵魂的祈求。他以苦涩的歌声,试图招回已逝去的灵魂,然而这个灵魂却无法回应,使他倍感痛苦。

《浮丘道人招魂歌》通过道士的经历,描绘了忠诚和家庭之间的冲突。道士舍弃了家庭,追求一种更高尚的理想,但同时也承受着家庭和亲情的痛苦。这首诗词通过对矛盾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道德价值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