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浑无地。宋代。汪元量。万里起青烟,旌旗若涌泉。国家开气数,陵谷见推迁。避难浑无地,偷生赖有天。夜来闻大母,已自纳降笺。
《和徐雪江即事》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以景物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观察和思考。
诗中描绘了辽阔的原野上升起青烟,旌旗如同涌动的泉水一般。这种壮丽的景象暗示着国家的兴盛和繁荣,旗帜飘扬象征着国家的威严和力量。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国家的命运和历史的变迁。他观察到陵谷的位置在不断改变,这暗示着国家的命运也在演变中。汪元量认为国家的命运是由天数所决定的,而陵谷的变迁则是天数的一种体现。
诗人表达了他自己的困境和无处可避的现实。他说自己无地可逃避,只能依赖天命来谋求生存。这种无奈与无助的感觉在诗中得到了真实的表达。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一丝希望和转机。诗人在夜晚收到了一封来自大母的信函,这象征着他已经得到了某种庇佑和支持。这封信函给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让他感到了一丝安慰和希望。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基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诗人通过描绘国家的繁荣与命运的变迁,表达了对时局的观察和思考。他以自己的困境和无奈为例,表达了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力感,但最后通过信函的出现,给予了一线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关切。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