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棺奠酒壶

出自宋代汪元量的《青阳提刑哀些》,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ín guān diàn jiǔ hú,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提刑辞宋国,奉使到燕都。
入贡能全璧,怀归不献图。
看羊居北海,化鹤返西湖。
楚客歌哀些,临棺奠酒壶
()
入贡,怀归,献图,酒壶

《青阳提刑哀些》是汪元量所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提刑官员辞别宋国,前往燕都(指辽代的都城)的情景。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提刑官员告别宋国,
踏上前往燕都的旅途。
将完美的玉璧进贡,
心怀归乡不奉献图。
望见北海的山羊,
看到西湖中的仙鹤。
楚地客人唱着悲歌,
临棺奠酒表哀思。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提刑官员离开宋国,前往辽朝的燕都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一系列景物和情感,表达了离乡别井之情以及对故国的眷恋之情。提刑官员将完美的玉璧作为贡品,带着对家乡的思念,不愿意奉献给他们所在的国家。他们在旅途中看到了北海的山羊和西湖中的仙鹤,这些景物与他们的心情相映成趣。最后,楚地的客人唱着悲歌,为逝去的人临棺奠酒,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深思。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通过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命和逝者的思考。文字简练而深沉,给人以思索的空间。提刑官员将完美的玉璧视为心怀归乡的象征,同时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北海的山羊和西湖的仙鹤则以自然景物的形式,与诗人的情感相互映衬,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氛围。最后,楚地客人唱悲歌,临棺奠酒,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思考,使整首诗词更具深意。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简练、深沉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眷恋和对生命的思考,通过景物的对比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