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觉膰脤窄

出自宋代汪元量的《社牲》,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jué fán shèn zhǎi,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年登敛牲钱,日吉视牢筴。
烹庖香满村,未觉膰脤窄
餕余裹青蒻,篱落笑言哑。
咄哉陈孺子,乃有天下责。
()

《社牲》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参与年度祭祀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的思考。

译文:
年度祭牲到了,踏上收取祭品的钱财之路,日子吉利,前往视察祭祀的牢房。烹饪的香气弥漫在村子里,让人不觉得厨房狭窄。美食余香包裹着青蒲,篱笆边上的人们笑着说话,声音低沉而无言。唉呀,陈孺子(指自己),原来有这么多的社会责任。

赏析:
《社牲》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祭祀活动的场景,传达了作者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和对道德观念的关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描绘香气弥漫的厨房和笑语声低的篱笆边,展现了祭祀活动中的喜悦和庄重,同时也暗示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在诗的结构上,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自己的感慨交织,将自己置于社会责任的履行中。通过使用自己的名字“陈孺子”,作者将自身与古代儒家经典中的孟子联系在一起,强调了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感。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社会责任的思考,饱含着对传统价值观的承继和对社会伦理的关照。通过揭示祭祀活动的场景,诗人传达了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和对道德观念的重视,使人在品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