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天子矜蛮情

出自元代杨维桢的《唐刺史》,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ǔ zhòng tiān zǐ jīn mán qíng,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冒天海国皆王土,万里明珠贡天府。
一从官守失仁人,牛马驱除化豺虎。
蛮衣有习黄巾帽,蛮旗无字题王号。
九重天子矜蛮情,黄敕加官非赏盗。
君不见溪蛮改过归大唐,世授刺史以为常。
於乎,坐令白雉修职贡,可是于今无越裳。
()
明珠,天府,守失,仁人,牛马,蛮衣,黄巾,赏盗

《唐刺史》是元代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冒天海国皆王土,
万里明珠贡天府。
一从官守失仁人,
牛马驱除化豺虎。
蛮衣有习黄巾帽,
蛮旗无字题王号。
九重天子矜蛮情,
黄敕加官非赏盗。
君不见溪蛮改过归大唐,
世授刺史以为常。
於乎,坐令白雉修职贡,
可是于今无越裳。

诗意:
《唐刺史》描绘了一个有关刺史的故事,通过对刺史的描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诗中,冒天海国即指边疆之地,被视为国家的领土;万里明珠指边疆的贡品,象征着边疆的富饶与重要性。然而,由于官员的失德,仁人被排斥,导致了牛马被驱赶,豺虎横行。蛮衣习俗弥漫,黄巾帽成为常见的服饰,蛮旗上没有题写国王的字号。九重天子对蛮夷的情感有所歧视,却不辨赏罚,甚至滥加官职于贼寇之上。然而,诗人提到了唐朝时期一个溪蛮的归顺与改过,成为刺史是常态。最后,诗人感叹于现今已无人能像唐朝那样以白雉(一种珍贵的鸟)为职贡,展现了对时代沧桑的思考和对传统价值的怀念。

赏析:
《唐刺史》通过具体的描写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元代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唐朝时期的怀念。诗中所描述的官员失德、仁人被排斥、蛮夷习俗盛行等问题,展现了元代社会的黑暗面和腐败现象。与此同时,诗人通过提及唐朝时期的溪蛮改过归顺,暗示了唐朝社会的治理能力和传统价值观的优越性。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体现了诗人对元代社会的失望和对唐代社会的向往。

此诗对于我们理解元代社会风貌和文人的心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通过抒发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历史的回忆,呈现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思考和对传统价值的思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杨维桢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