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谱亦解传伊凉

出自元代杨维桢的《内人吹笛词》,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ěr pǔ yì jiě chuán yī liáng,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天室年来教春坊,紫云制曲吹宁王。
美人何处窃九漏,耳谱亦解传伊凉
鹍弦转断黄金轴,独据胡床弄横玉。
冶情忽逐野莺飞,十指红蚕迷起伏。
御沟水暖浴鵁鶄,天地久无征战声。
芙蓉杨柳自摇落,岂识黄云边塞情。
西楼今夜月色千,内人思仙望河鼓。
白日萧条凤不来,井梧风动神乌语。
()
天室,黄金,莺飞,起伏

《内人吹笛词》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室年来教春坊,
紫云制曲吹宁王。
美人何处窃九漏,
耳谱亦解传伊凉。
鹍弦转断黄金轴,
独据胡床弄横玉。
冶情忽逐野莺飞,
十指红蚕迷起伏。
御沟水暖浴鵁鶄,
天地久无征战声。
芙蓉杨柳自摇落,
岂识黄云边塞情。
西楼今夜月色千,
内人思仙望河鼓。
白日萧条凤不来,
井梧风动神乌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忧伤和离别情怀的场景。诗中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繁华年代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时光荏苒的感慨。

诗的开篇,天室教春坊,紫云吹曲为宁王。这里描绘了春坊中的美人吹奏笛子,曲调悠扬。春坊可能指的是宫廷中的乐舞场所,宁王则是指一位贵族。通过这些描写,给人一种宫廷繁华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美人偷窥九漏的情景,暗示她对禁地的好奇和对禁忌的破坏。耳谱解传伊凉,表明美人通晓音律,能够演奏出宫廷音乐,传达出她的才华与魅力。

诗中还描绘了一幅宫廷乐舞的画面,鹍弦断裂、胡床横玉,形象地展示了乐舞的激情和美感。这里的鹍弦指的是一种乐器,断裂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繁华的凋零。

随后的几句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述了美人的婉转和纤手纺丝的情景。这里的野莺和红蚕都是象征着美丽和纯洁的形象,表现出美人的娇媚和艳丽。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宫廷的宁静和岁月的无情。御沟水暖,浴鵁鶄,形容宫廷水道温暖而宁静。天地久无征战声,则暗示了长久以来没有战乱的岁月,但也隐含了无声的寂寞和空虚。

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芙蓉和杨柳的凋零,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和远离边塞的思念之情。黄云边塞情,是对战乱和边塞生活的暗示。这里的黄云象征着战火和血腥,而芙蓉和杨柳则是代表着美好和柔情。

最后两句描述了夜晚的月色和内人的思绪。西楼今夜月色千,内人思仙望河鼓。月色千指的是月光照耀下的夜晚景象,而内人则是指诗中的女主角,她思念远方的仙境,期待着能够再次听到河鼓的声音。这里的河鼓是一种乐器,暗示着她对宫廷音乐和宴会的向往。

整首诗以优美的描写和细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繁华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音乐和自然景物的比喻,以及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悲伤又富有诗意的氛围。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忧伤和离别的情感世界,引发人们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杨维桢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