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竹到东家

出自明代杨基的《翟好问》,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àn zhú dào dōng jiā,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爱尔山城隐,柴门对县衙。
酒资千亩苎,生计一园瓜。
雨步荷巾湿,风吟席帽斜。
时时扶短杖,看竹到东家
()
柴门,县衙,酒资,生计,短杖,看竹,东家

《翟好问》是明代杨基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给出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爱尔山城隐,柴门对县衙。
酒资千亩苎,生计一园瓜。
雨步荷巾湿,风吟席帽斜。
时时扶短杖,看竹到东家。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城的生活场景。诗人杨基在山城中隐居,他的柴门正对着县衙。他的生计来源是种植一园瓜果,而他的酒钱则来自于千亩茂盛的苎麻。他身处山城,常常会有雨水打湿他的荷巾,风吹得他的席帽斜倒。他经常扶着短杖,漫步在竹林中,向东边的邻居家去看竹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居山城的生活景象。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山城的宁静和安逸。柴门对着县衙,意味着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他种植瓜果和苎麻,过着朴实而自给自足的生活。雨水打湿荷巾,风吹倒席帽,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幻和诗人与自然的融合。诗人时常扶短杖,漫步在竹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艺术、文化的追求。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恬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传递了隐居者追求自然与宁静的心境,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宁静、恬静的山城生活氛围中。同时,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度体验也使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杨基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