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阁漏间空紫橐

出自宋代王珪的《送吴促庶待制出守长沙》,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án gé lòu jiān kōng zǐ tuó,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画船催鼓送将行,一醉离觞下玉京。
延阁漏间空紫橐,洞庭波起猎红旌。
曾冠獬廌奸回讋,却佩龙泉种落惊。
莫向江城叹卑湿,贾生不信使群荣。
()
画船,种落,卑湿

《送吴促庶待制出守长沙》是宋代王珪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王珪送别吴促庶出任长沙守将的场景。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画船催鼓送将行,一醉离觞下玉京。
延阁漏间空紫橐,洞庭波起猎红旌。

这首诗词以送别吴促庶出任长沙守将为主题,诗人描绘了离别的场景。第一句描述了画船上催动鼓声,象征着吴促庶的出发。第二句描绘了饯行时的欢乐,诗人提到了离别前的一次饮宴,以及将要离开的地方——玉京,这里指的是长沙。玉京是古代神仙居住的地方,暗示了长沙的美好与重要性。

第三句描述了延阁中的漏水声,暗示时间的流逝。紫橐是古代官员使用的紫色笔套,空紫橐表示长沙官府的空缺,吴促庶离任后将留下空缺之处。第四句描绘了洞庭湖上波涛汹涌,并有红色的猎旗在飘扬,这象征着吴促庶离开后的热闹和喧嚣。

曾冠獬豸奸回贼,却佩龙泉种落惊。
莫向江城叹卑湿,贾生不信使群荣。

接下来的两句是对吴促庶的赞美。诗中提到了吴促庶的身上佩戴的两种珍贵的物品。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代表着吉祥和高贵;龙泉是一种上等的宝石,象征着尊贵和荣耀。这两句表达了吴促庶高尚的品质和令人钦佩的才华。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江城(长沙)的劝告。诗人告诫吴促庶不要向江城抱怨自己的卑微和困苦,因为江城是一个充满荣耀和繁荣的地方,贾生则指代了古代文人贾谊,他不相信吴促庶会给江城带来荣耀和光彩。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对吴促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吴促庶的敬佩和对长沙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吴促庶在新职位上能够有所作为的期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王珪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