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韵空传战壘荒

出自宋代王珪的《闻琵琶》,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ú yùn kōng chuán zhàn lěi huā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夜拍水云非故乡,未闻终曲已凄凉。
舟中月白寒江阔,马上酸风紫塞长。
思妇有怀停别杵,征人无语对清觞。
平时不见秦城役,余韵空传战壘荒
()
云非,故乡,未闻,终曲,凄凉,紫塞,思妇,征人,无语,不见,余韵,传战

《闻琵琶》是宋代王珪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夜晚在水云之间拍动琵琶的声音,不是我故乡的声音。虽然还没有听到最后一曲,但已经感受到了凄凉之意。在船中,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广阔的寒江,坐在马上,吹来的寒风吹过紫色的关塞。思念的妇人停下了手中的别杵,征战的人默默对饮清酒。往常不曾见到秦城的战事,但余音却传来战壕的荒凉。

诗意:
《闻琵琶》以琵琶的声音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诗人在异乡夜晚听到琵琶声,思念故乡,感叹人事如梦、岁月如歌。诗中运用了月亮、江河和关塞等景物,以及思妇和征人的形象,表达了对离散和战乱所带来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赏析:
《闻琵琶》通过描写琵琶声和不同的景物,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水云、月光、寒江和紫塞等景物形象描绘生动,给人以凄凉、寂寥的感觉。琵琶声在夜晚的水云之间回荡,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词中的思妇和征人形象寄托了诗人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以及对参与战乱的人们的祝福和关怀。整首诗以琵琶声为线索,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的衬托,展示了对故乡和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战乱和离散的忧虑和感慨。

这首诗词以其凄凉的意境、精细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它通过琵琶声、月光、寒江和紫塞等意象,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痛苦。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动人的画面,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也思考人生和社会的变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王珪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