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雪泥踏作尘

出自宋代韩维的《答和邻几元夕圣俞及予过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ē tóu xuě ní tà zuò ché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天衢十二大树春,楼前结彩移嵩岷。
游人衮衮去不已,街头雪泥踏作尘
骀它馆中好古士,纷华过眼轻浮云。
早休仆御谢宾客,翛然乞酒邀比邻。
杯盘如星下烛案,果以橘柚菹紫苹。
微吟疏笑见真野,昔之靖节今冠巾。
门前少年将姣妇,电落马足风雨轮。
长髯健儿走先后,意气欲无夜与晨。
瞥然奔过不留迹,肯信亦有端坐人。
若无吾曹同嗜好,枯高到死谁嗟嚬。
()
大树,结彩,游人,衮衮,骀它馆,好古,纷华,浮云,宾客,比邻

《答和邻几元夕圣俞及予过之》是宋代韩维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元夕夜的景象和作者与友人的相聚,表达了对友情、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天衢十二大树春,
楼前结彩移嵩岷。
游人衮衮去不已,
街头雪泥踏作尘。

骀它馆中好古士,
纷华过眼轻浮云。
早休仆御谢宾客,
翛然乞酒邀比邻。

杯盘如星下烛案,
果以橘柚菹紫苹。
微吟疏笑见真野,
昔之靖节今冠巾。

门前少年将姣妇,
电落马足风雨轮。
长髯健儿走先后,
意气欲无夜与晨。

瞥然奔过不留迹,
肯信亦有端坐人。
若无吾曹同嗜好,
枯高到死谁嗟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元夕夜为背景,描绘了热闹的街道、游人的来往、彩灯的点缀以及友人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中的“天衢十二大树春”,形象地描绘了繁华喧嚣的街道,彩灯和春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楼前结彩移嵩岷,彩灯点缀在楼前,将山川之美与喜庆的氛围相结合。

“游人衮衮去不已,街头雪泥踏作尘”,描绘了人们络绎不绝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热闹的夜晚。人们在行走中踩踏着飞扬的雪泥,这一景象既表达了人们繁忙而不停的生活,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尘世的浮华。

下文中的“骀它馆中好古士,纷华过眼轻浮云”,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往繁华的淡然态度。在古代的骀它馆中,聚集了许多喜爱古物的士人,但那些繁华的景象只是过眼云烟,轻浮不实。

“早休仆御谢宾客,翛然乞酒邀比邻”,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相聚的欢愉和不拘礼节的态度。作者表示不再拘泥于官场礼仪,而是以自由的姿态邀请友人共饮,抒发了对真情和友谊的珍重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宴饮的情景,杯盘如星,果以橘柚菹紫苹,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丰盛。微吟疏笑见真野,昔之靖节今冠巾,表达了在欢乐之中,诗人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淡然从容的态度。

诗词的后半部分着重描绘了门前少年、将姣妇以及健儿的景象,通过形容他们的活力和豪情,表达了对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赞美和对生命活力的讴歌。电落马足风雨轮,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奔放和冒险精神。

最后两句“瞥然奔过不留迹,肯信亦有端坐人。若无吾曹同嗜好,枯高到死谁嗟嚬。”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人们匆匆而过,留下的只是瞬间的印记,但作者相信也会有那些静坐思考的人存在。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志趣相投的伙伴的珍视,认为只有有共同爱好的人,才能在生命中找到满足和享受。

这首诗词展现了韩维对友情、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思考。通过对元夕夜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繁华喧嚣和人生短暂的淡然态度,强调真情和友谊的珍贵。同时,通过描绘年轻人的活力和豪情,表达了对生命活力的赞美。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