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辉增十倍

出自宋代强至的《八月十六夜与宗哲纯甫翫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ǔ huī zēng shí bèi,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结客城东楼,明月初出海。
渐如水精盘,天宇无寸霭。
清光如何买,厥价珠百琲。
中秋一夕过,已觉人意改。
冰轮纵迟迟,此夜复谁待。
老蟾益自张,吐辉增十倍
把酒共月语,世态何足罪。
自有昭昭晖,千古万古在。
()
结客,明月,出海,无寸霭,清光,意改

《八月十六夜与宗哲纯甫翫月》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结伴来到城东楼,明亮的月亮初出海面。逐渐像水晶盘一样,天空中没有一丝云翳。清澈的光芒如何能买得到,就算用珍珠和贝壳也难以衡量。中秋一夜就这样过去了,已经感觉到人们的心意在改变。冰轮悬挂的时间似乎变得缓慢,这个夜晚又有谁来等待呢?老蟾蜍更加张大了嘴,吐出的光辉增加了十倍。举杯共同与月亮交谈,世间的变迁又有何值得责怪?自有明亮的光芒照耀着,千古万古都在留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八月十六夜的月亮景象,并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思考。诗人首先描述了结伴来到城东楼的情景,明亮的月亮初升海面,清澈的光芒犹如水晶盘般美丽,天空中没有一丝云翳,暗示着这是一个晴朗明净的夜晚。

诗人随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清澈的月光如何能买得到呢?即使用珍珠和贝壳来计量,也无法衡量月亮的价值和美丽。这种表达折射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物质财富无法完全体现月亮的价值,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接着,诗人描述了中秋一夜的过去,他感受到人们的心意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发生了变化。冰轮悬挂的时间似乎变得缓慢,这个夜晚又有谁来等待呢?这里诗人用夜晚的冰轮和等待来表达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强调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提到老蟾蜍吐出的光辉增加了十倍,隐喻了月亮的亮度更加明亮。诗人举杯与月亮共同交谈,表达了与自然对话的情感。他认为世间的变迁并没有值得责怪的地方,因为自然界中的明亮光芒会永远存在,千古万古都在留存。

这首诗通过对八月十六夜的月亮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思考,同时也通过对时间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对人生和世间万象进行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