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言山中友

出自宋代张栻的《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ì yán shān zhōng yǒu,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积雨欣始霁,清和在兹时。
林叶既敷荣,禽声亦融怡。
鸣泉来不穷,湖风起沦漪。
西山卷余云,逾觉秀色滋。
层层丛绿间,爱彼松柏姿。
青青初不改,似与幽人期。
坐久还起步,堤边足逶迤。
游鱼傍我行,野鹤向我飞。
敢云昔贤志,亦复咏而归。
寄言山中友,和我和平诗。
()
敷荣,禽声,不穷,逾觉,秀色

《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是宋代张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经过积雨之后,我欣喜地见到了晴空,此刻的天气清朗和谐。林木的叶子已经繁茂,禽鸟的鸣声也融合在宜人的氛围中。鸣泉声不绝于耳,湖面上的微波荡漾。西山云雾卷起,美景似乎更加浓郁。层层绿树丛中,我深深地爱慕着那松柏的姿态。青翠的景色初显,仿佛与我这隐居的人相期待。坐了很久,我起身行走,沿着堤岸悠然而行。游鱼儿沿着我行走的路,野鹤也朝我飞来。敢说古时圣贤的志向,同样也以诗词表达着归心之情。寄语山中的朋友们,与我一同创作和平之诗。

诗意:
《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色,以及作者在这美好的环境中的感受与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欢喜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一种隐居者的心态,表达了对宁静、和平的向往。

赏析:
《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流畅的语言展示了宋代诗人张栻的才华。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景物描写,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传达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作者以林木的繁茂、鸟儿的欢唱、泉水的潺潺声以及湖风的吹拂等细节,刻画出一个和谐宜人的自然环境。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赞美和喜悦之情。他对松柏的爱慕之情、对青翠景色的喜爱,以及对鱼儿和鹤儿的欢迎之态,都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隐居者的情怀,作者表达了对宁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整首诗以清新、明快的语言展现了美好的自然景色,以及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喜悦。通过对自然的感受与体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也融入了一种向往和平的情怀。这首诗词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心灵宁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栻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张栻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