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报早春来

出自宋代张栻的《除夜立春》,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ǐ bào zǎo chūn lái,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积雪阴难解,新梅冻未开。
谁知残腊底,已报早春来
一气元无息,群儿浪自猜。
短檠非守岁,百感政交怀。
()
积雪,难解,早春,无息,群儿,守岁,百感政,交怀

《除夜立春》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这首诗借除夜立春之际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春天到来的感慨。

诗中描绘了大雪覆盖下的世界,积雪茫茫,难以消融,象征着冬季的阴郁与凝滞。同时,新梅却因严寒而无法开放,冻在了枝头,暗示了春天的延迟和希望的困顿。

作者提问谁能够知晓年底的寒冷,以及在岁末已经报春的消息。这种寒冷与早春的到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彰显了时间流转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诗中还表达了一种对春天的期盼与渴望,作者通过描述自然界的变化,暗示了人们内心对新生活的向往。一气元无息,群儿浪自猜,表达了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而人们对春天的来临却充满了猜疑与期待。

最后两句“短檠非守岁,百感政交怀”,表达了作者对于短暂的青春岁月和百感交集的复杂情怀。短檠指的是短命的年轻人,暗示了时间的匆匆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百感政交怀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思绪纷杂和情感的交织。

整首诗以冬天的凝滞与春天的希望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以及对春天来临的期盼和对生活情感的反思。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栻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张栻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