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头科敛枉纷纭

出自宋代陈造的《定海甲寅口号七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àn tóu kē liǎn wǎng fēn yú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长官清苦旧传闻,检放禾苗近四分。
毕竟不缘胥吏手,旱头科敛枉纷纭
()
长官,清苦,传闻,检放,禾苗,不缘,胥吏,纷纭

《定海甲寅口号七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造。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定海甲寅口号七首

长官清苦旧传闻,
检放禾苗近四分。
毕竟不缘胥吏手,
旱头科敛枉纷纭。

中文译文:
听闻长官清廉朴素的传闻,
检查和放养的禾苗增加了四分之一。
终究是因为胥吏的手不够干净,
干旱之头科敛了许多冤枉之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清廉而勤政的长官,他勤勉地检查和放养禾苗,使之收获增加了四分之一。然而,作者也指出,这样的收成并非完全归功于胥吏们的努力,而是因为他们的腐败和贪婪导致了不公正的征收和敛财。胥吏们本应是履行职责的公务员,但他们却滥用权力,使得灾民们的负担更重,生活更加艰难。

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贪污腐败现象的不满和愤慨,以及对清廉官员的赞颂。它呼吁政府官员要廉洁奉公,以公正和公平的方式处理事务,为民众谋福祉。同时,这首诗词也反映了宋代社会中存在的腐败问题,以及普通人民在官僚体系下的困境。通过揭露腐败现象,作者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促进社会的公正与进步。

总之,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腐败问题,表达了作者对清廉官员的赞赏和对腐败现象的不满,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它通过艺术手法将现实问题与诗歌相结合,既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又传达了他对社会公正和廉洁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