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亭攫踞山水上

出自宋代陈造的《次韵张秀才题汪叔量挹秀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tíng jué jù shān shuǐ shà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清游如省隔世环,身系组绶心溪山。
此亭攫踞山水上,羡君脱屣尘埃间。
不应室迩嗟人远,时上风烟慰衰晚。
怳如坐我天姥傍,长啸付杯揖云巘。
张侯清吟句挟霜,肯因闻笛赋山阳。
空青染袂醉颓玉,笑人簿领阅流光。
诛茅结邻约他日,会映轩窗晞秃发。
径从两君赋归来,何须官满六百石。
()
组绶,攫踞,山水,尘埃,不应,慰衰晚

《次韵张秀才题汪叔量挹秀亭》是宋代陈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游如省隔世环,
身系组绶心溪山。
此亭攫踞山水上,
羡君脱屣尘埃间。

诗词以清净的游览之情来比拟当世的喧嚣纷扰,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自然山水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诗人身为官员,被官职束缚,但内心却深深地向往山水之间的宁静。在他眼中,汪叔量所题的挹秀亭就像是攫踞在山水之上的一座高台,可以远离尘嚣,令人羡慕。诗人认为自己仍然被职务所束缚,而汪叔量已经能够解脱尘埃的纷扰。

不应室迩嗟人远,
时上风烟慰衰晚。
怳如坐我天姥傍,
长啸付杯揖云巘。

诗人感叹官职使自己与挹秀亭这样的宁静遥远,他看到了时光流转、风云变幻,但他仍然寻求这种山水环境的慰藉,以舒缓自己晚年的疲惫。诗人幻想自己犹如置身于天姥山的旁边,高声长啸,举杯向云巘致意,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张侯清吟句挟霜,
肯因闻笛赋山阳。
空青染袂醉颓玉,
笑人簿领阅流光。

这里提到了张秀才(张侯),他以清雅的吟咏和挟持着寒霜的句子,表达了他对山阳的山水之美的赞美。诗人认为张秀才不仅仅是因为听到笛声而写下山阳的赋诗,而是内心深深地感受到了山水之间的静谧与美丽。诗人用“空青染袂醉颓玉”形容了张秀才的墨染衣袖,仿佛被山阳的景色所陶醉,笑容满面,仿佛阅读着流光之书。

诛茅结邻约他日,
会映轩窗晞秃发。
径从两君赋归来,
何须官满六百石。

诗人希望能够与张秀才结成深厚的友谊,共同约定在将来的某一天消除一切束缚,相聚于挹秀亭之下。他们将一同欣赏山水景色,共同品味人生的美好。诗人认为,在这样的友情和自然美景的陪伴下,官职的高低地位已经不再重要,六百石的俸禄与官职荣耀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这首诗词以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追求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清净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对挹秀亭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他对挹秀亭的赞美和羡慕,也表达了他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的向往。诗人通过与张秀才的交流和赋诗,进一步强调了与自然和友情的重要性,将官职的地位和功名置于次要的位置。整首诗词以清新、宁静的笔调抒发情感,旨在通过对山水和友情的讴歌,寄托对自由、纯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