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瓶肯见分

出自宋代陈造的《李伯成食甘豆粥和渊明诗分寄次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iè píng kěn jiàn fē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
八珍较半菽,丰悴岐两端。
志士傃所逢,心泰体亦安。
李侯贫食粥,吾独於此观。
灶妇不余颦,邻券有后还。
颜帖孰嗣之,范叔可胜寒。
破碓砂瓶前,兰佩杂本难。
堂堂五字律,铓锷凛莫干。
不羡侏儒饱,宁追陋巷颜。
挈瓶肯见分,特特扣荆关。
读诗良起予,投匕忘悲叹。
()
八珍,半菽,两端,志士,此观,邻券

《李伯成食甘豆粥和渊明诗分寄次韵》是宋代陈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八珍较半菽,丰悴岐两端。
李伯成与陈造相较八珍佳肴与简单的菜粥,前者代表了富裕与丰盈,后者则显现了贫困和憔悴。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使得他们的生活状态差异明显。

志士傃所逢,心泰体亦安。
这里所指的"志士"可能是指李伯成和陈造这样的有志之士。无论他们在遇到什么样的困境时,内心都能保持平静,身体也能健康安康。

李侯贫食粥,吾独於此观。
李伯成贫困地只能吃粥,我对此表示独特的观察和思考。这句诗意味深长,可能传达了作者对李伯成的佩服和钦佩之情。

灶妇不余颦,邻券有后还。
灶妇毫不怨恨地为他们煮粥,而邻居们则帮助他们还债。这两句展现了人情淳朴和邻里之间的互助精神。

颜帖孰嗣之,范叔可胜寒。
这两句诗暗指李伯成和陈造在境遇困顿时依然能保持自尊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与历史上的颜帖和范叔相比,更能抵御严寒。

破碓砂瓶前,兰佩杂本难。
在破碓和砂瓶前,摆放着兰花灯和各种书籍,意味着作者仍坚持学习和追求文化的心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坚持自我修养和文化追求的认同。

堂堂五字律,铓锷凛莫干。
这里的"五字律"指的是五言绝句的诗体,诗歌以铿锵有力的句式和凛冽的气势表达出来,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不羡侏儒饱,宁追陋巷颜。
作者并不羡慕那些身体矮小但衣食无忧的人,更愿意追随那些在卑微的巷子里奋斗的人,这种追求内心价值和精神力量的态度令人敬佩。

挈瓶肯见分,特特扣荆关。
作者愿意带着瓶子去寻找自己的道路,即使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碍。他决心要闯过荆棘关,追求自己的梦想。

读诗良起予,投匕忘悲叹。
作者通过阅读诗歌来激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投身于追求理想的道路中,忘却了悲伤和叹息。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描绘了作者对李伯成的敬仰和对贫困环境下的志士的赞赏。通过对比贫富、困境与坚守、邻里互助等对立面,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追求内心价值的追求。诗词通过深入的描写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格力量和精神追求的推崇,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坚守信念,追求理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