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年词墨一何工

出自宋代李新的《阴伯庸悼词》,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iào nián cí mò yī hé gō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妙年词墨一何工,汉苑家声戚里雄。
居避飞尘门似水,客投漫刺袂生风。
香消绛帐鱼难蠹,月照银杯酒不空。
旭报岂须穷宝箧,凤雏行看赤霞中。
()
飞尘,漫刺,香消,绛帐,月照,银杯

《阴伯庸悼词》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以婉约清新的笔触,表达了对阴伯庸的深深怀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妙年词墨一何工,汉苑家声戚里雄。
居避飞尘门似水,客投漫刺袂生风。
香消绛帐鱼难蠹,月照银杯酒不空。
旭报岂须穷宝箧,凤雏行看赤霞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阴伯庸的形象和其在文学界崇高的地位。诗人李新称赞阴伯庸在他的黄金岁月里,他的词作和书画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婉约的风格使他在当时的文坛上独树一帜。阴伯庸被称为汉苑之声,意味着他的声望在文化领域中是闻名遐迩的。然而,如今他已经离世,人们对他的离去感到悲伤和思念。

诗中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阴伯庸虽然在文化界有着显赫的声望,但他却远离喧嚣,过着宁静的生活。他的住处就像流水一般清澈,与尘世的喧嚣相隔绝。然而,他的才华却吸引了许多客人前来拜访,他们纷纷为他的才华所倾倒,如同微风拂动着他的袖子。这里表达了阴伯庸的高尚人格和对艺术的热爱。

诗中还有对阴伯庸的赞美之辞。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阴伯庸比作香消在绛帐中的鱼,意味着他的才华独特且难以被超越。月光照亮银杯,意味着他的酒杯永远不会空。这些比喻都突显了阴伯庸在文学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非凡才华。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阴伯庸的深深敬仰之情。诗人表示,阴伯庸的成就已经足够辉煌,不需要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他比喻阴伯庸如凤凰雏鸟,已经展翅飞翔,向着更高的境界飞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阴伯庸的崇高评价和对他未来发展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阴伯庸的赞美和怀念,以及对他高尚人格和艺术才华的称颂,展现了作者对阴伯庸的深深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人追求高尚艺术远离尘嚣的理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朗读
()